-
Adia Millett
Los Angeles County Museum of Art 2025年9月16日 Adia Millett is guest speaker for the conversation and book-signing event 'Women, Connection, and Legacy: Art History through the Eileen... 閱讀更多 -
Kongkee
21st Century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Kanazawa 2025年9月16日 Kongkee's solo exhibition 'Kongkee: Electronic Heart Beat' will be presented at the 21st Century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Kanazawa, from... 閱讀更多 -
Tang Chang
ArtAsiaPacific | Calligraphic Abstraction 2025年9月15日 Tang Chang's solo exhibition 'Calligraphic Abstraction' at Bangkok Kunsthalle is featured by ArtAsiaPacific, reviewed by Christina Bartosch. Nestled in Bangkok’s... 閱讀更多 -
Adia Millett
Berkeley Art Museum and Pacific Film Archive 2025年9月12日 Adia Millett is a guest speaker for the Artist's Conversation event 'Quilts Legacy and Living Practice', presented by the Berkeley... 閱讀更多
-
Fung Ming Chip
China Institute in America 2025年9月10日 Fung Ming Chip's work is presented at the group exhibition 'Metamorphosis: Chinese Imagin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curated by Dr. Susan L.... 閱讀更多 -
Kongkee
18th Istanbul Biennial 2025年9月8日 Kongkee’s “Dragon's Delusion' to be featured at the Istanbul Biennial 2025 from 20 September to 23 November 2025. gdm is... 閱讀更多 -
Roland Biermann
Aesthetica Art Prize Exhibition 2025 2025年9月8日 Roland Biermann's 'Rheingold installation' will be featured at the Aesthetic Art Prize Exhibition 2025, presented by York Art Gallery. Dates:... 閱讀更多 -
Frieze Seoul 2025
ARTouch 2025年9月7日 gdm's presentation in Frieze Seoul 2025 is featured by ARTouch. gdm returns to Frieze Seoul this year with a presentation... 閱讀更多
-
Alison Nguyen
Storefront for Art and Architecture, New York 2025年9月5日 Alison Nguyen's solo exhibition to be exhibited at Storefront for Art and Architecture, New York, in January 2026. Alison Nguyen... 閱讀更多 -
許方華
香港藝術中心 2025年9月3日 許方華於香港藝術中心呈獻最新委約新作《觀賞者》裝置藝術作品。 展期 :2025年9月3日至9月17日 地點:香港藝術中心地下大堂 踏進《觀賞者 》的展覽空間,你不只是在觀看藝術——你將成為藝術的一部分。在這裡,每一雙凝視的眼睛,都是藝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這個融合科技的藝術品最初以藝術家的臉龐為基礎,隨著每位觀眾的參與,臉部影像會即時融入其中,不會被保存或記錄。透過「特徵臉」演算法,所有經過的面孔特徵會不斷疊加、交融,最終生成一幅嶄新且獨特的 “肖像風景”。這幅圖像隨著每一天的參與和相遇而變化,映照著觀賞者與作品之間的連結。這種融合不僅記錄了彼此的相遇,也模糊了個人與創作者的界線,凝聚出一個屬於所有人的集體形象。 合成的特徵向量面孔被機械手臂繪製成壯麗的山水畫,展現了觀眾與藝術家短暫交集的痕跡。這幅畫呈現機器眼中的「人類風景」,超越年齡、性別與標籤,只留下純粹的存在。 《觀賞者 》邀請你親身參與,體驗在數碼時代下個人身份如何在集體中流動與消散。這是一場超越感官與想像的旅程,讓我們從科技的角度重新思考人與人之間無形的連結。 Learn more-- https://www.hkac.org.hk/tc/calendar_detail/?u=_laE9x1OAtM 閱讀更多 -
Guanyu Xu
Hood Museum of Art, Hanover 2025年8月30日 Works by Guanyu Xu exhibited as part of group show: 'Visual Kinship' at the Hood Museum of Art, Hanover. Dates:... 閱讀更多 -
Alison Nguyen
Pioneer Works Visual Arts Residency 2025年8月15日 Alison Nguyen has started her Visual Arts Residency at Pioneer Works from Summer to Fall 2025. Alison Nguyen is a... 閱讀更多
-
江康泉
RTHK《The Works》 2025年7月30日 藝術家江記(全名江康泉)的個展「未來本生」獲香港電台(RTHK)節目《The Works》專題報導。 目前在gdm爍樂畫廊香港空間展出的「江記:未來本生」是爍樂畫廊首次舉辦藝術家的個展。展覽精選江記全新創作的LED動畫、光柵燈箱、霓虹燈裝置及混合媒材繪畫作品。展覽靈感源自印度本土故事的《本生經》,是記載佛陀前世以人形或動物形態輪迴的寓言。江記藉此構想各種聖人可透過人工智能或科技進步於未來世界獲得重生。 透過展覽《未來本生》,江記揭示了科技驅動時代下的焦慮與貪念。透過將當代憂慮投射至虛構的未來, 藝術家邀請我們反思科技在這個動盪時代的角色——科技能否促進人工智能的覺悟,還是我們要將靈性 強加於這些機器上?人類又會否倒過來從與機械人的互動中得到啟發,反省自我, 反省當下? Learn more -- https://www.rthk.hk/tv/dtt31/programme/theworks/episode/1033095 閱讀更多 -
江康泉
《離騷幻覺》放映會 | 爍樂台北 2025年7月26日 爍樂台北將於2025年8月2日下午四時至八時呈獻江記著名動畫《離騷幻覺》的特別放映會。 這部30分鐘的動畫幻想戰國時代的中國詩人屈原穿越到二千多年後的赛博朋克未來。故事場景為秦國某個港口城市,一個曾經享盡繁榮,及後遭時代遺棄的地方。秦始皇統一天下以後,找到長生不老的秘密,開始透過科技將人類與機械結合。一位擁有屈原生前記憶與靈魂的機械人「阿祖」,坐火車由香港紅磡前往汨羅江,尋找關於靈魂及自由意志的線索。 江記透過霓虹美學構築的未來異托邦結合了神話典故、詩歌與亙古的生命詰問,並提出了關於生死之界、人類與機械人之別、虛實之辨等反思的深刻問題。作品旨在探問人類是否真能參透自我,駕馭慾望? 《離騷幻覺》將呈現於第18屆伊斯坦堡雙年展 ,及2025年10月在日本金澤21世紀美術館 舉行的江記個展《江康泉:電氣心音》。 江康泉,又名江記 (Kongkee)。1977 年出生於馬來西亞,後於香港長大。江記專注於視覺藝術及動畫導演的工作,現居倫敦。江記的個展《未來本生》現正於gdm 爍樂畫廊香港空間展出,展期為2025年5月30日至8月30日。 閱讀更多 -
鄧廣燊 X 袁雅芝
廣東時代美術館 2025年7月19日 鄧廣燊與袁雅芝的作品《西沙南田》(2025)將於廣東時代美術館的展覽「浮土」中呈現。展覽由策展人萬豐策劃。 展期 :2025年7月19日-10月12日 地點:廣東時代美術館,廣州市白雲大道黃邊北路 展覽「浮土」包括藝術家鄧廣燊與袁雅芝的三次合作項目 —— 《此時某處》(2019)、《登陸東途》(2021)和《西沙南田》(2025),展示了他們持續推進的田野考察和視覺創作路線:香港的群島和珠三角的複雜水系相互映射,如此浮動世界中,圖像、地景與記憶交織,在歷史與邊界的裂縫中生出新的觀看經驗。 鄧廣燊的多媒體創作結合了石墨繪畫、油畫、現成物件、攝影、錄像和裝置。對鄧廣燊而言,不同媒介有不同的作用,透過在作品上嵌入照片和其他材料,將影像重構及詮釋,他把記憶重疊記憶,藉此表達其在渴望、失落和歸屬之間既微妙又錯綜複雜的聯繫。 袁雅芝近年來主要從歷史、地理和政治的角度探討圈養動物的題材,展示這些狀態與人們的關係和相似性。另外,她也開始研究從海洋資源中延伸出各國交錯重疊的歷史。 萬豐近幾年的策劃常通過香港藝術家的個案研究和實驗性的策展方法探討當下動盪世界中流動和身份的共同課題。 Learn more-- https://www.instagram.com/p/DL179x4x4pD/?utm_source=ig_web_copy_link&igsh=MzRlODBiNWFlZA== 閱讀更多 -
張爽
日本中之條雙年展 2025年7月16日 張爽的作品將於 2025 年 9 月 13 日至 10 月 13 日在日本中之條雙年展展出。 「我的藝術創作聚焦於揭露隱藏於社會裏的衝突,探討權力、不平等與身份認同等共同議題。我的作品質疑社會對權力的追逐,以及支撐全球權力體系的價值觀。透過藝術創作,我對控制他人的行為模式作出反思。有時,我們對權力的無盡追求往往體現在社會規範與利己行為之中。 我的創作核心在於刻畫人體及人性面向。我運用人體及肢體語言的藝術表現自有其獨特意義,成爲我與他人溝通的媒介。此創作過程(亦即我稱為的『道』)基於我個人對生命軌跡的詮釋。 我在作品中使用平凡而熟悉的布料,藉此喚起觀者記憶,觸動我們共同恐懼與慾望。我選用可拉伸、縫製與塑形的布料,並將它們轉化為某種『第二層肌膚』。對我而言,混合媒材的使用讓我能夠突破傳統界限,並剔除過於私密、主觀及多餘的元素。 從多元文化的視角出發,我的藝術語彙變得極簡而有機,並融合了東方與西方的美學理念。」 圖片來源:張爽 Learn more -- https://nakanojo-biennale.com/artist/stella-zhang 閱讀更多
-
徐冠宇
芝加哥當代藝術博物館 2025年7月7日 徐冠宇的作品《餐廳》(2018)將在芝加哥當代藝術博物館主辦的「City in a Garden: Queer Art and Activism in Chicago」展覽中展出。 展期:2025 年 7 月 5 日 至 2026 年 1... 閱讀更多 -
艾莉森·阮
《Art in America》2025年度「New Talent」 2025年7月1日 爍樂畫廊欣然分享藝術家艾莉森·阮(Alison Nguyen)獲選為《Art in America》2025年度藝術新星。 2019年,艾莉森·阮與合作夥伴Achim Koh聯手創作名為《Andra8》的機器學習程式。在2021年的影像裝置作品《My Favorite Software Is Being Here》中,阮將Andra8塑造成一名女性機械人。Andra8是一個結合了AI助理、內容創作者與數據整合編輯程式等多重身份的個體,探索當代勞動剝削、生態失衡等議題。阮亦鼓勵觀眾反思Andra8的異質性。她強調:「AI不是我們的敵人。問題在於那些早已活得像AI、僵化運用這些技術的策展人與藝術家。」影片尾聲,Andra8將奶昔拋出窗外,建立自主意識——她的舉動是對人類的深刻召喚。 艾莉森·阮的新作《義肢記憶》(Prosthetic Memory, 2025)現正于爍樂臺北展出。涵蓋兩組多頻道影像作品《歷史幻夢》(history as hypnosis, 2023)和《第九通道》(Aisle 9, 2025)結合現成品雕塑的大型沉浸式裝置——透過半透明門簾劃分的工業空間,象徵著塑造記憶和身份的基礎建設,探討生活經驗與文化記憶的邊界。我們該如何應對被制度操控的個人和集體回憶?《義肢記憶》凸顯荒謬性,演繹在苛刻審視的體系中,意識、記憶和歷史面臨割裂的威脅,仍頑強存續的夢境與記憶。 Learn... 閱讀更多 -
羅蘭德·畢爾曼
Chicago Sculpture International 2025年7月1日 羅蘭德·畢爾曼的作品《snow+concrete 45A》(2020)將在Chicago Sculpture International主辦的群展「Impressions – Works from Chicago Sculpture International」中展出。 展期: 2025年7月11日至8月25日 地點:Fine Arts Building Gallery and Courtyard (美國伊利諾州芝加哥市南密歇根大道410號) 芝加哥藝術學院今年夏季將展出重要的古斯塔夫·卡耶博特展覽「Gustave... 閱讀更多 -
康雅筑
嘉義市立美術館 2025年6月27日 康雅筑以作品《As Lines Are Drawn, Ripples Begin》(2025)參與台灣嘉義市立美術館「Practice and Practice:李錦繡、謝貽娟與我」特展。 展期:2025年6月27日至10月12日 地點:台灣嘉義市立美術館 「Practice and Practice:李錦繡、謝貽娟與我」以兩位嘉義出生女性藝術家李錦繡(1953–2003)與謝貽娟(1967–2017)為核心,透過作品、日常習作、實驗創作與教案,展現她們面對藝術、自我與他人之間的思考與實踐歷程。展覽亦由蔡志賢、康雅筑、王怡婷三位藝術家,透過田調與現地創作,共構跨世代對話,重新看見兩位嘉義當代藝術家的藝術與生命實踐。 「本次在嘉義市立美術館的展覽中,我創作了一件場域特定裝置作品來回應李錦繡與謝貽娟的藝術實踐。在她們的創作脈絡中,線條不僅是視覺元素,更是藝術家對生命的提問、情感與持續的對話。透過素描、編織與深刻反思,她們將創作媒介、個人記憶與時間相互交織,將生命經驗轉化為藝術形態。在是次創作中,我特別採用紗線構成的線條向兩位前輩的創作精神致敬。」—— 康雅筑 圖片來源:康雅筑 Learn more-- Practice and... 閱讀更多
-
陳壯
Frieze 2025年6月25日 由曼谷藝術館(Bangkok Kunsthalle)呈現的 陳壯個展「Calligraphic Abstraction」由 Kamori Osthananda 撰寫 《Frieze》藝評專文報導。 佛教術語「一境性」(ekaggata)意指透過克服障礙而達到的禪修狀態。策展人Orianna Cacchione在2018年芝加哥大學斯馬特美術館舉辦的陳壯個展專文中指出,這位中泰裔藝術家兼詩人將一境性的精神徹底貫注於畫布創作。 考量陳壯數十年來經歷的政治動盪與文化同化壓力,其作品中的「一境性」更顯特殊意涵。陳壯終其一生都保持著「局外人」身份。他既未受過正規藝術訓練,也未被文化界授予國家藝術家頭銜。1960至70年代,陳壯曾在各曼谷畫廊參展,晚年卻選擇在自宅創辦的小型博物館展示作品。 圖片來源:曼谷藝術館 Learn more -- Tang Chang Embraces the Unified... 閱讀更多 -
曾建華
曾建華個展 |《一 口 長 勹》| 鴨綠江美術館 2025年6月24日 曾建華將依據鴨綠江美術館“非年度不可呈現”的學術定位,展開具有時間性特質的實驗性創作。 展覽:曾建華個展《一 口 長 勹 》 日期:2025年6月28日至2026年6月10日 地址:中國丹東 鴨綠江美術館 曾建華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和倫敦學院坎伯韋爾藝術學院。他曾參加PSA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香港藝術館、香港M+、加拿大溫哥華美術館的展覽。是2001年香港藝術雙年展卓越獎、2005年亞洲主權藝術獎、2007年東京TDC獎的獲得者。他曾代表香港參加2010年悉尼雙年展、2015威尼斯雙年展。2025年3月,曾建華于爍樂畫廊香港空間呈現重要個展《T REE O GO D EVIL 》。 「一 口 長 勹」是曾建華通過歷史、宗教、政治、社會、文學與歌詞等多元文本的拼貼,讓文本內在的多聲部共構出一種去作者中心化的寫作形式與實踐。藝術家通過剔除文字筆劃、斷裂語句,解構既封閉且單一的完整意義,拓展文本意涵並生成多重可能性,如同遊戲般賦予觀眾自主聯想、創作與重組的空間,使文本不再是穩定封閉的固態而成為持續流動、開放且多義的動態狀態。... 閱讀更多 -
唐家偉
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 2025年6月24日 唐家偉《天界 1 》(1998)在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專題《What Does Queer Art Look Like? 》被提及。 香港藝術家唐家偉(1957-2012)透過水墨創作與精神探索,在藝術中尋求自我認同與心靈寄託。成長於尚未包容精神疾病與性取向非異性戀文化的年代,被診斷患有思覺失調的唐家偉,將全部心力投入中國水墨傳統的鑽研。他的晚期作品展現超越傳統框架的精神,為觀者開啟內在的冥想空間。 唐家偉 (1957-2012,出生於香港) 於1977年移居多倫多,就讀於安大略藝術學院,並於1981年返回香港。1990年代,他探索將潑墨技法與傳統中國筆觸技巧相結合的方式。對唐家偉而言,超越傳統山水畫的界限,就如同超越自我以達到啟悟。他也擅長繪畫竹、梅、蓮、蘭與松。 2001年,他開始嘗試以手指繪畫。到了2009年,唐家偉完全放棄了畫筆,直接以手指與指甲作畫,創作出情感豐富且充滿力量的畫作,成為他成熟時期的標誌。唐家偉的手指畫充滿了揮灑自如、充滿活力的線條與點,描繪山水與植物。他在大幅畫作中保持動勢和連貫性的能力極為出色。這些來自「靈山」系列的作品,展現了唐家偉的精神發展,以及他通往啟悟的道路。 圖片來源: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 Learn more -- What Does... 閱讀更多 -
羅蘭德•畢爾曼
Parsonage Sculpture Gardens 2025年6月23日 羅蘭德•畢爾曼新作《Stations 4》(2025)今夏永久裝置於Parsonage Sculpture Gardens(中譯:帕森尼奇雕塑公園 )。 羅蘭德•畢爾曼最新創作的《Stations 4》延續了在2016年倫敦巴比肯藝術中心、2018年紐約三一教堂廣場、及2019年阿姆斯特丹隱士廬博物館展出的《Stations 1》與《Stations 2》大型裝置的創作脈絡,同樣採用回收油桶與高速公路護欄構成。那些漆覆不同深淺紅色的油桶,猶如凝固、乾涸又再度流動的血液,既隱喻生命流逝與循環,也影射古今為掠奪化石燃料而流的血。護欄作為石油驅動社會的象徵,穿刺切割油桶的造型,形成暴力的視覺隱喻。為呼應雕塑公園所在地的海岸線地形,《Stations 4》在造型上較前作更為低平和偏長。作品於2025年八月完成安裝。 本文附圖為《Stations 4》建築模型。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Learn more-- G. Roland Biermann | Parsonage Gallery 閱讀更多
-
鄭重賓
科隆東亞藝術博物館 2025年6月23日 鄭重賓的委託作品《With or Without Edge》於德國科隆東亞藝術博物館展出。 鄭重賓受科隆市政府委託創作的光影空間裝置作品《With or Without Edge》,目前正於科隆東亞藝術博物館(Museum für Ostasiatische Kunst Köln)永久展出。此作品為科隆市政府首次全額資助的公共藝術項目。 《With or Without Edge》以多層次的光學表面構成,既能映照周邊環境,又允許觀者穿透其介面,窺見裝置自身的幾何線條與空間作出的對話。作品色彩會隨觀看角度產生變化,透過觀眾移動與自然光線的交互作用,在展場中形成持續流變的視覺體驗。 圖片來源:科隆東亞藝術博物館 Learn more-- https://museum-fuer-ostasiatische-kunst.de/Licht-Raum-Installation 閱讀更多 -
江記
上海西九文化周2025 2025年6月21日 江記的影像裝置作品《河流》(2020)將於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策劃的群展「城市脈動──中國傳統文化再詮釋」中展出,此展為「上海西九文化周2025」重點活動之一。 日期: 2025年6月20日至7月31日 地點:上海市靜安區茂名北路 280號張園 W1 「城市脈動──中國傳統文化再詮釋」展覽(「城市脈動」展覽),展覽以創新手法演繹中國園林與山水,發掘香港及上海兩個城市所蘊藏的豐富文化內涵。這是香港故宮館首度在香港以外舉辦展覽,特別選址建於1882年、擁有「海上第一名園」之稱的張園舉行。「城市脈動」展示16位新晉及資深香港繪畫、錄像及多媒體藝術家的跨領域多媒體作品。藝術家從張園的豐富歷史和兩地城市景觀中汲取靈感,以其創新表現形式回應他們對園林美學和現代社會的思考與想像。 江記的《河流》以沉浸式投影呈現血橙色河水中漂浮的物件。江記巧妙的在這片不安的場景中融入了象徵香港的標誌,如道路標誌、渡輪船隻等,在水域中沉浮,末世中透著濃濃懷舊情愫。江記期望這幅鮮明卻陰鬱的未來圖景能喚起觀者的希望、迫切性與反思。他強調:「我們在時間的長河與宇宙之中洪流——這是我們作為人類的共同宿命。」 Learn more -- https://www.hkpm.org.hk/tc/event/city-rhythms-chinese-traditional-culture-reinterpreted 閱讀更多 -
許方華
《映月》| 2025年巴塞爾藝術展巴塞爾展會 2025年6月20日 許方華的全新藝術委約作品《映月》於 2025 年巴塞爾藝術展巴塞爾展會的「香港吧」展出。 許方華的裝置作品首次亮相於2025年巴塞爾藝術展巴塞爾展會的旗艦展會「香港吧」展出。項目由香港旅遊發展局呈現。 在作品《映月》中,許芳華的作品運用科技與機器,重新演繹月亮的陰晴圓缺,不僅讓人聯想起香港閃爍璀璨的夜色,更呼應了月亮在中國文化中關於圓滿、柔美與生命力的深刻寓意。這件特別委託的作品從月亮周而復始的規律中汲取靈感,為酒吧增添了詩意與靜謐的氛圍,完美呼應香港那種恆常變革與堅韌不息的城市節奏。 許芳華表示:「香港是座霓虹璀璨的不夜城,而我的作品則希望在月光下,為人們提供一個靜思的瞬間。月光如同一層輕柔的薄紗,將都市的霓虹與夜的靜謐交織在一起。在這變幻的光影下,香港展現出它恬靜而內省的另一面,彷彿一場在遙遠星辰與熙攘街景間的無聲對話。」 圖片來源:許方華 Learn more -- https://www.globenewswire.com/news-release/2025/06/19/3102018/0/en/Hong-Kong-Tourism-Board-Brings-a-Taste-of-The-City-to-Art-Basel-in-Basel.html 閱讀更多 -
徐冠宇
蓋蒂中心 2025年6月18日 徐冠宇的作品《父母的卧室》(2018)將於由J·保羅·蓋蒂博物館在蓋蒂中心舉辦的群展《Queer Lens: A History of Photography》(中譯:《酷兒鏡頭》攝影史展)中展出。 展覽日期:2025年6月17日 - 9月28日 展覽地點:蓋蒂中心 博物館西館 自19世紀中期以來,攝影一直被用於探討性別、性取向和自我表達等概念的重要媒介。攝影媒介的即時性和普及性,在同性社交、同性戀情和同性戀影像的逐漸增多中發揮了變革性的作用。儘管在恐同時代,許多描繪酷兒生活的照片曾被壓制或銷毀,但此次展覽匯集了多樣的證據,探索攝影在塑造和肯定 LGBTQ+ 群體多彩生活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在《暂时存在的家》中,我將一些照片隱秘地放置於我在北京的青少年家庭中,試圖對父母異性戀空間的常規性進行酷兒化。通過照片的擺放與疊加,我希望對空間與時間進行並置、矛盾化和折疊,從而打破我青少年時期的家庭結構。這些圖像在中國與美國的壓迫體系背景下,連結了個人與政治的關係。儘管這些裝置並非永久性的,但我將北京的家重新定義為一個酷兒的自由空間和的抗議場域。」——徐冠宇 Learn more-- https://www.getty.edu/exhibitions/queer-lens/ 閱讀更多
-
羅蘭德·畢爾曼
Chelsea Art Society 切爾西藝術協會 2025年6月18日 羅蘭德·畢爾曼的建築模型《Ophelia Screen 1》將在第 76 屆Chelsea Art Society夏季展覽中展出。 展期:2025 年 6 月 18 日 – 23 日 地點:Chelsea Art Society倫敦國王路 340... 閱讀更多 -
徐冠宇
鳳凰城美術館 2025年6月14日 徐冠宇的作品《面向北方,看向西方》(2019)將於鳳凰城美術館 主辦的展覽「Funny Business: Photography and Humor」(中譯:有趣生意:攝影與幽默)展出。 展期:2025 年 6 月 14 日 – 2026 年 1 月 4 日 地點:鳳凰城美術館... 閱讀更多 -
艾莉森·阮
《Andra8》| 越南 Vin Gallery 2025年6月7日 艾莉森·阮的作品《Andra8》(2020-2021)將於越南 Vin Gallery 舉辦的群展《Tin Vịt 6 Giờ》(英譯: Six O’Clock Duck News)中展出。 展覽日期:2025年6月7日 - 7月18日 展覽地點:越南胡志明市平盛郡第六坊阮文祷街35/8號 展覽名稱「Tin Vịt」取自越南俚語,意指假新聞或捏造的新聞。展覽通過諷刺與奇觀的結合,探討媒體文化中的表演性。「Tin Vịt 6 Giờ」既指傳統的晚間新聞時段,也讓人聯想到... 閱讀更多 -
黃麗音
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C-LAB 2025年6月7日 黃麗音的作品《Talking Tins》(2025)現正於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舉辦的群展「Sounds of Babel——如果我們的語言是……」 展期:2025年6月7日至8月10日 地點: 10655臺北市大安區建國南路一段177號 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於6月7日至8月10日推出年度大展「Sounds of Babel——如果我們的語言是……」,以「語言」為主題,探索語言做為溝通媒介如何能開展出多樣化的想像及討論,邀請來自包括臺灣、亞洲及歐洲等9國共22組藝術家,從語言所象徵的符號、聲音和意涵為起點,由不同的角度探索存在語言背後的權力關係,以及錯綜複雜的認同狀態。 C-LAB繼「眾聲喧嘩——講述表演集」實驗語言的美學潛能後,做為2025年度計畫的第二部曲, C-LAB年度大展試圖挖掘出藏在語言背後的動能和指向作用。這些動能涵蓋不同面向,作品橫跨二戰前後的國族認同建構、創傷經驗、敘事重演、文化詮釋、政治宣傳語言,乃至於當代社會中的族群差異和性別認同。藝術家的創作讓我們看到潛在的文化現象及其形成的背景,以及基於理解和對話的慾望而延伸出來的瑰麗想像。 圖片來源:黃麗音 Learn more-- https://clab.org.tw/project/sounds-of-babel-events/ 閱讀更多
-
曾建華
《Gymnopaedia》(2020)被納入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館藏 2025年5月22日 曾建華的影像裝置作品系列《Gymnopaedia》(2020)被納入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館藏。 從以文本為主的《Seven Seals 》系列到 2011 年以現成影像製作的《Ecce Homo 》系列,曾建華開始探討審判、公正與正義等概念。作品聚焦於一位獨裁者在被審判與殘酷處決前的最後時刻。藝術家運用以罪人為主角的影像,投射出對死亡、暴力與信仰的連串哲思。 《Gymnopaedia》(2020)以艾瑞克·薩提的鋼琴曲《裸體歌舞》(Gymnopédies)為主旋律。作品標題直接參考了古希臘斯巴達一年一度的節日「Gymnopaedia」,期間斯巴達的戰士與公民會進行戰舞和合唱表演。藝術家透過重製加沙夜間空襲、海灣戰爭影像、薩達姆侯賽因被處決的過程與絞索晃動的畫面,深入探討戰爭、恐怖主義、自我否定與死亡等命題。 Learn more -- Gymnopaedia Series (2020) 閱讀更多 -
康雅筑
上青 #1 2025年5月6日 康雅筑 《 軸鍊 》 編號 1 各式塑料紗管、紙紗管、木線軸、繩等複合媒材 尺寸依環境而變 2021 這件雕塑項鍊由塑膠紗線線軸、紙管和木製線軸組成,這些材料與紡織工業歷史息息相關。每個元素均反映了紡織生產的不同階段,樣式、規模和技術各異。在此,這些生產工具轉化為珠串,映射出紡織製作在時間和空間中的演變。每個收集來的線軸和線軸都承載著不同時代和用途的印記,形成一個生活中的檔案,紀錄著世代變遷與工業歷史。作品不僅探討傳統與進步、工業與記憶之間的交織,同時也反思紡織工業歷史及台灣殖民發展的遺產。 閱讀更多 -
徐冠宇
亞利桑那大學創新攝影中心 2025年5月3日 徐冠宇的作品《我的書桌》(2018)將參展亞利桑那大學創新攝影中心主辦的「Picture Party: Celebrating the Collection at 50」展覽。 展期:2025 年 5 月 3 日 – 12 月 20 日 地點:亞利桑那大學創新攝影中心 Alice... 閱讀更多 -
馮明秋
洛杉磯縣藝術博物館 2025年5月1日 馮明秋的作品現正於洛杉磯縣藝術博物館舉辦的群展「Line, Form, Qi: Calligraphic Art from the Fondation INK Collection」中展出。 展期:2025年4月6日 - 10月19日 地點:洛杉磯縣藝術博物館 Resnick 展館 「Line, Form, Qi: Calligraphic... 閱讀更多
-
徐冠宇
RADII 專訪 2025年5月1日 參與上海Swatch Art Peace Hotel藝術家駐留計劃的徐冠宇受RADII 採訪。 自抵達上海,徐冠宇持續探尋這座城市超越觀光街區的街道,深入定居者的寧靜私密空間,尋找城市最真實的角落。透過這個過程,他以攝影記錄移民經驗及其生活空間,便開始了持續進行中的攝影系列「外籍人口」。該系列始於2020年芝加哥,聚焦探索全球各地城市中移民者家中的私密環境和微妙的生存經驗。徐冠宇解釋:「我想探討他們與在新城市建立的臨時家園的關係。」 徐冠宇獲選為2025年3月至6月Swatch Art Peace Hotel藝術家駐留計劃的駐留藝術家。 Learn more -- This Artist Turns Immigrant Homes into Canvases... 閱讀更多 -
徐冠宇
Armory Center for the Arts 2025年4月30日 徐冠宇的《外籍人口》系列現正於Armory Center for the Arts 舉辦的群展「my hands are monsters who believe in magic」中展出。 展期:2025年4月25日 - 12月14日 地點:Armory Center for the... 閱讀更多 -
鄭重賓
廣東美術館 2025年4月30日 鄭重賓的作品入選由廣東美術館舉辦的「第三屆GDMoA年度藝術家學術提名展」。 鄭重賓(1961年生於中國)在杭州的中國美術學院學習中國傳統繪畫。1989年獲舊金山藝術學院獎學金,赴美研習裝置與觀念藝術。 鄭重賓系統性地探索並解構繪畫的傳統元素,如人物、肌理、空間、幾何、筆觸與材質等要素,使物質的生命力得以直接感知。基於對現象學與新唯物主義的研究,他將這些概念引入裝置與錄像創作,將繪畫、建築、光線與空間揉合,體現純粹的物質感受與空間體驗。 Learn more-- https://gdmoa.org/Exhibition/Current/202504/t20250411_18011.shtml 閱讀更多 -
邁克爾 ‧ 穆勒
「DIOSCURI:THE GIVEN DAY」—柏林新博物館 2025年4月14日 邁克爾 ‧ 穆勒的個展「Dioscuri——The Given Day」將於2025年4月12日至11月23日在柏林新博物館展出。 此大型作品取材自古希臘狄俄斯庫裡神話(Dioscuri)中生死輪轉的永恆命題,聚焦戰勝死亡的孿生兄弟間的羈絆。作品以雙子神跨越生死的永恆羈絆為主題,將神話中兄弟二人晝夜交替往返天界冥府的循環宿命化為視覺敘事——兩兄弟從奧林帕斯山的白晝,墜入黑帝斯掌管的冥府。。穆勒僅在對應的日夜時刻創作每一畫板,親歷一場循環往復的時空巡禮。 這場在柏林新博物館階梯廳呈現的特展,開啓了一場連結古典典範和現代的對話,探討時間與死亡的意義。當代藝術在此與歷史空間相遇,既呼應古代原型,又對狄俄斯庫裡神話做出當代詮釋。 Learn more -- https://www.smb.museum/en/exhibitions/detail/dioscuri-the-given-day/ 閱讀更多
-
徐冠宇
FENIX Museum of Migration 2025年4月3日 徐冠宇的作品《父母的卧室》(2018)正在鹿特丹FENIX博物館舉辦的展覽「All Directions」中展出。 「All Directions」展覽呈現了FENIX博物館的館藏精品,匯集了來自全球百餘位藝術家的傑出作品。這些展品生動記錄了移民歷史的動人篇章,其中包括柏林圍牆的殘段、難民營帳篷,以及歷史上首批簽發給無國籍人士的護照之一。 圖片來源:徐冠宇 Learn more -- https://www.fenix.nl/en/all-directions/ 閱讀更多 -
曾建華
Artomity 藝評專文 2025年4月1日 曾建華個展「T REE O GO D EVIL」獲Artomity藝評專文報導。篇章由Caroline Ha Thuc撰寫。 曾建華的最新個人展覽「T REE O GO D EVIL」構思為一個完整的裝置——一個沉浸式的視覺和聽覺環境,融合了他對文字引用與影片片段剪接,包括電影或網上影片中的暴力場景。作品主題是曾建華一直以來持續關注的議題,他從《聖經》、預言世界末日的映像和時事中汲取靈感,探討善惡等道德價值觀在當代的意義、人類的判斷能力以及人類在這個被曾建華稱之為虛幻世界中的位置。 Learn more -- Tsang Kin-Wah 曾建華... 閱讀更多 -
曾建華
《OH NO… T ON L Y》黃埔 NOC Coffee Co. 咖啡店 2025年4月1日 曾建華的特別委約項目《Oh NO… t on l y》現正於香港黃埔 NOC 咖啡店展出。 Is it the end… of love? Is it not only love but…?... 閱讀更多 -
Zheng Chongbin
Los Angeles County Museum of Art 2025年3月31日 Zheng Chongbin's 'GOLDEN STATE' publication announced in collaboration with LACMA (Los Angeles County Museum of Art). Zheng Chongbin, 'Golden State'... 閱讀更多
-
黃麗音
「Lili Deli 麗麗食品」 臺北市立美術館 2025年3月29日 黃麗音的個展《Lili Deli 麗麗食品》由臺北市立美術館呈現。 「Lili Deli 麗麗食品」這間運進數十噸紙磚作為台座的「店舖」,不含熟悉的添加物和化學調料,捨棄便宜的美耐皿、塑膠食器和耐用不銹鋼,取而代之的是易鏽不穩的黑鐵桌、日漸氧化的銅製魚骨、風乾豆莢和貝類、裸裝裱的攝影、易(已)碎的玻璃、回收鐵罐、隨時會消失的點餐單和難以保存的包裝材。藝術家選擇使用非傳統、有機的物料,將消費行為的剩料細心組裝成各式樣的雕塑裝置,反應現代人追求廉價和效率,方便與實用至上的時代切面,和我們一起在集體無意識的湧流中前行。 展覽特別推出「The Tower of Freebies 廢比塔計劃」,邀請觀眾攜帶家中的陳年贈品,共同在現場堆砌出華麗塔樓。為過往刺激消費而造成的剩餘,創造一個重返光榮的舞台。 Learn more-- 麗麗食品| 臺北市立美術館 https://www.frieze.com/article/steph-huang-lili-deli-2025-review 閱讀更多 -
徐冠宇
新系列《dreamscape between borders》(中譯:邊界之間的夢境) 2025年3月15日 徐冠宇的全新創作系列《dreamscape between borders》將於 2025 年 3 月 26 日至 30 日,在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 2025 由 爍樂 畫廊展位( 3C24)首度公開展出。 徐冠宇 dreamscapes between borders... 閱讀更多 -
許方華
油街實現「Oi! Spotlight」 2025年3月13日 許方華個展「像極了花園》於在油街實現「Oi! Spotlight」呈現。展期至2025年8月31日。 許方華以西方16世紀流行的藥學理念「藥效形象說」為創作靈感,細膩觀察人與植物形態之間的相似特徵,將有機物與人工機械結合,營造疑幻疑真的意境。展覽中的每件作品就像一扇窗,與觀眾探索植物與身體的聯繫。 藝術家將展覽空間打造成一個如夢似幻、超凡脫俗的環境,模糊了自然、科技與想像之間的界線。這座「花園」如同一個體驗式景觀,邀請觀眾漫遊於真實與想像之間的過渡空間。 透過融合有機與機械、自然與人造的元素,許方華的裝置作品提供一段冥想之旅——邀請觀眾得以駐足、呼吸,沉浸在充滿驚奇的世界,旨在探究我們如何駕馭這些不斷變化的知識框架。 許方華「像極了花園」 2025年3月22日 - 8月31日 香港北角油街12號油街實現2號倉庫 「像極了花園」手稿圖片來源:許方華 Learn more-- https://www.apo.hk/tc/web/apo/oi_spotlight_garden_of_resemblances.html 閱讀更多 -
吳季璁
李晏禎&楊永金座談會 2025年3月7日 爍樂台北座談會 「藝術家與畫廊的二人三足」 主持:李晏禎 嘉賓:吳季璁 & 楊永金 日期:2025 年 3 月 15 日 座談會:下午 3:00–4:00 把酒談藝:下午 4:00–6:00 地點:台北市內湖區瑞光路 390 號 藝術家吳季璁與畫廊主楊永金將分享他們的合作經歷。藝術家是整個藝術生態的核心,在職業發展的不同時期該如何展現自己,與畫廊合作,建立長久的關係。畫廊作為藝術家和生態系統其他成員的橋樑,如何支持藝術家持續實驗、推進實踐、培養與機構和藏家的關係。本次對談由獨立策展人暨藝術顧問李晏禎主持,她將幫觀眾把點滴串聯起來,理解藝術生態的構成。... 閱讀更多
-
徐冠宇
上海Swatch Art Peace Hotel藝術家駐留計畫 2025年3月3日 徐冠宇將於2025年3月至6月參與Swatch Art Peace Hotel(中譯:斯沃琪和平飯店藝術中心)的藝術家駐留計畫。 徐冠宇(1993年生於北京)現居芝加哥與北京。其創作深受美國視覺文化中的意識形態,以及在北京保守家庭教養的背景的雙重啟發。他的作品探討影像文化中的權力建構,以及個人自由與政治體制的關係,並從中國酷兒的視角協商這些議題。徐冠宇的創作遊走於攝影、新媒體與裝置等媒介之間,正如其離散而碎裂的身份認同。 徐冠宇的作品被眾多重要機構收藏,包括: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蓋蒂博物館、史丹佛大學坎特藝術中心、舊金山現代藝術博物館、哈佛藝術博物館、麥迪遜當代藝術博物館、休士頓美術館、芝加哥當代攝影博物館、新奧爾良藝術博物館等。 Learn more -- https://www.swatch-art-peace-hotel.com/news/New-artist-arrival%3A-Guanyu-Xu-644 閱讀更多 -
Adia Millett
Chase Center Art Collection 2025年3月1日 Adia Millett's 'Warrior's Portal' commissioned for the Chase Center Art Collection's 'Homegrown' series. For the second straight year, Adobe has... 閱讀更多 -
Zheng Chongbin
"Zheng Chongbin: Golden State" at LACMA 2025年3月1日 鄭重賓個展《Golden State》將於 2025-2026 年在 LACMA(洛杉磯縣立美術館)展出。 日期: 2025年3月23日至2026年1月4日 地點: 5905 Wilshire Blvd.,洛杉磯,CA 90036 過去四十年來,出生於上海、居住於馬林縣的藝術家鄭重賓(1961 年生)以其獨特的創作實踐,融入了光影與空間運動以及東亞水墨畫傳統的驅動概念與美學。鄭重賓曾接受傳統中國繪畫、裝置藝術及表演藝術的教育,將這些看似不同的創作手法綜合為前所未有的繪畫及錄影技巧。《Golden State》展覽包括兩件錄像裝置作品,以及繪畫和印刷作品。透過抽象的形式和扭曲的加州自然景觀,鄭重賓在其標誌性作品中探索了水、光和動態。 Learn more -- Zheng Chongbin:... 閱讀更多 -
艾莉森·阮
《第九通道》香港首映 2025年2月28日 艾莉森·阮將於2025年3月26日至30日,在香港巴塞爾藝術展「藝聚空間」單元首次展出其裝置作品組合《義肢記憶》。該組合包含兩部多頻道錄像作品,探討媒介、文化記憶,以及在同化與抗拒同化過程中形成的個人歷史之間的複雜關係。 《第九通道》是艾莉森·阮的最新創作,屬於一部推測性虛構電影,聚焦文化記憶、審查制度及對國家審查機制的顛覆。故事設定在不久的未來,講述一家家族經營的襪業公司為避免裁員和破產,將部分工廠空間出租作為倉庫。當經濟持續低迷之際,一家新創公司租用了這些閒置空間,隨後便有大批神秘箱子不定時地湧入倉庫。 倉庫團隊由一群關係緊密但性格迥異的員工組成,他們對日益混亂的工作流程感到不滿。夜間,他們在倉庫走道間射箭、抽菸,並猜測這些神秘箱子的內容。某晚,一支箭意外射入存放新租戶箱子的第九貨道。出於好奇,他們打開箱子,發現裡面全是經政府審查的影像資料。 當工人們忐忑地接上顯示器觀看這些「禁片」時,原以為會看到政治宣傳內容,卻驚訝地發現是被審查的日常生活片段——包括視頻日記、家庭影片、藝術家電影等内容。自此,工作人員將絲襪工廠的第九通道變成了一個觀影站,將窺視這些被審查的記憶變成他們的夜間活動。 圖片來源:Ben Salesse 閱讀更多
-
"Crossing" Curated by Chris Wan
Reviewed by the HongKonger 2025年2月13日 香港藝術界的中流砥柱爍樂畫廊(原名 世界畫廊),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當代藝廊,在農曆新年期間展出九位與香港有密切關係的藝術家作品。展覽以《橫水》為題,探索香港的歷史、地理和人際關係。展覽由本地獨立策展人 Chris Wan 策劃,這是他與 gdm 的首次合作。《橫水》正值爍樂畫廊慶祝 50 歲生日。 香港獨特的城市景觀 - 玻璃、光線和水的交織 - 在許多作品中扮演著核心角色。展覽以梁望琛 (Joseph Leung) 的系列《Who Shut up the... 閱讀更多 -
Phoebe Hui
The Peninsula - 2025 Art in Resonance 2025年2月13日 許方華的公共藝術作品《Lunar Rainbow》將於今年三月在香港半島酒店首次亮相。 許方華被選為半島酒店2025年《藝術迴響》項目的特別藝術家,該項目是與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合作舉辦。 《Lunar Rainbow》是許方華迄今為止最大型的作品,向象徵韌性和希望的月亮致敬。這件大型裝置位於半島酒店外牆,通過數碼印刷技術在鋁質面板上印出零碎的月球圖像。透過特製程式,追溯月球圖像從17世紀的科學繪圖到現代的開放原始碼檔案的演變過程,透過當代視角,將過去與現在融合在一起。 許方華是一位媒體藝術家和研究員,探索來自科學哲學、天文學和機器學習的跨學科構思。她最近的專案包括《油街焦點──像極了花園》(香港油街焦點,2025);《古今無界──故宮文化再詮釋》(香港故宮博物院,2022 - 2023);《月逝無聲》(愛彼與藝術,香港大館,2021)。 圖片由半島酒店提供。 Learn more -- The Peninsula Debuts 2025 Edition of Renowned 'Art... 閱讀更多 -
“Crossing”
Guided Tour by Curator Chris Wan 2025年2月10日 2 月 22 日下午 3 點, 爍樂畫廊將會舉辦由策展人萬豐帶領的導覽! gdm 爍樂畫廊 (曾用名:世界畫廊)欣然於香港空間呈現由獨立策展人萬豐策劃的群展《橫水》 , 展現區華欣、陳素珊、里林、梁望琛、李卓媛、羅玉梅、陸浩明、馬琼珠、譚敏晴九位藝術家的 最新創作,通過多元視角,探討香港歷史和現實的情感交匯,揭示個體與時代之間的深層聯繫。 延續策展人近年來關於注華人離散現象的研究,展覽《橫水》試圖捕捉香港的當下瞬間:歷史的 波瀾折疊隱現於日常的褶皺之中,人的流動與聚散、人與地方的相依相離,猶如橫渡一片起伏不 定的不確定水域。在這充滿挑戰與情感牽絆的未知旅程中,蘊藏著自我創造與再生的無限潛能。 參展藝術家涵蓋身處世界各地與紮根香港的多元視角。他們以藝術創作深刻回應自身生命經驗中 的當下時刻,並共同思索「我們該如何度過這個動盪時代」的重要提問。以此為基礎,展出的作 品融合了充滿想像的觀念創作和真誠質樸的表達,化作寫予香港的一封家書。 Learn... 閱讀更多 -
Gordon Cheung
“All About Eve” at Kristin Hjellegjerde Gallery 2025年2月7日 Gordon Cheung的《 Legends of the Lake (Nanjing)》 將於Kristin Hjellegjerde Gallery的群展 “All About Eve”中呈現。 日期:2025年2月7日 - 2025年3月8日 地點:Kristin Hjellegjerde (36 Tanner... 閱讀更多
-
“Crossing” Curated by Chris Wan
Included in Prestige Hong Kong's "Five New Exhibitions to Check Out This February" 2025年2月6日 由萬豐策展的群展《橫水》入選 Prestige 《今年二月值得看的五個新展覽》作者為 Madelaine Clark。 爍樂畫廊呈獻由萬豐策劃的群展《橫水》,展出九位藝術家的新作,探索香港與歷史的情感交集。展覽反映了離散、聯繫和轉變的主題,融合了對當前社會政治挑戰的想像、概念和個人回應。畫廊邀請觀眾透過工作坊和講座參與其中。 Learn more -- Five New Exhibitions to Check Out This February 閱讀更多 -
Liu Sheng
Yit Interviews Liu Sheng 2025年1月31日 《廣東湛江大哥,43歲轉行,10年畫盡底層荒誕》 一条采訪劉聲,討論他的社會實踐,農村生活,及藝術啓發。 劉聲今年54歲,廣東人, 江湖人稱“聲哥”, 搞過裝修、做過設計、開過工廠。 2019年,劉聲從廣州回到老家湛江, 租了兩畝地,一邊種地一邊畫畫, 畫中國最底層、也最龐大的一群人:農民。 Learn more -- 广东湛江大哥,43岁转行,10年画尽底层荒诞 閱讀更多 -
Gordon Cheung
Cure³ Fifth Edition 2025年1月27日 張逸斌 的《Resilience》(2024) 在第五屆 Cure³ 展覽中展出,展覽通過籌款幫助尋找帕金森氏症的治療方法。超過 100 位國際藝術家受 Cure3 2025 委託,製作獨一無二的作品,作品可放置於 Perspex CUBE 或相同核心尺寸 (20 公分) 的客製 SQUARE 面板中。 展覽將於下列時間在Bonhams, 101... 閱讀更多 -
Adia Millett
Chase Center Art Collection 2025年1月24日 艾迪亞‧米勒的 Warrior's Portal 是大通中心藝術收藏「本土系列」的委託作品。 「本土系列」於 2023 年推出,作為展示當地藝術家、他們的社區和作品的平台。 艾迪亞‧米勒的作品 Warrior's Portal 將代表灣區不同社區成員的布料縫合在一起。從反光安全背心、到非洲的荷蘭蠟印 、墨西哥塞拉普披肩和迷彩服,布料的顏色、圖案和質地都暗示著力量和活力。三塊嵌有五個戰士球衣圓圈的布料面板,邀請觀衆進入非洲未來主義風格的遊樂場。 Learn more -- Art Collection Homegrown Series |... 閱讀更多
-
Wu Chi-Tsung
Art Emperor 2025年1月24日 爍樂台北及其首展《吳季璁:氰山映月》在非池中刊登。 假設你經常探索於亞洲地區頂級的藝術博覽會,如WESTBUND SHANGHAI、FRIEZE SEOUL、TAIPEI DANGDAI、ART BASEL HONG KONG等,並對參展畫廊及展會結構具一定程度上之理解後,相信每次進入展會的場域時,目光總會被gdm 爍樂畫廊(曾用名:世界畫廊 Galerie du Monde)所吸引,尤其是它那充滿東方美學實驗精神的選件特質,以及看似靜謐卻又頗富動態構成力度的現場性。然而這個看似具有前瞻及未來特質的畫廊品牌,實際上是由創辦人Fred Scholle在1974年的香港成立,至今已達50周年,成為香港本地歷史最悠久的畫廊之一。現階段由畫廊主楊永金(Kelvin Yang)與創辦人及團隊持續經營中,並於2024年底在台北內湖區設立新空間,此舉無疑對面臨世代交替之際的臺灣藝術產業生態系,注入新的活力與未來性。 Learn more: 關於「新實驗」與藝術狀態的長期實踐,爍樂畫廊(gdm)歷經50周年進駐台北,首檔隆重呈現吳季璁個展《氰山映月》 - 非池中藝術網 閱讀更多 -
Stella Zhang
Maison Margiela Fragrances 2025年1月10日 張爽與 Maison Margiela Fragrances 合作,在獨家影片中討論她的藝術影響與實踐。 “身體的描述要達到自我的反思,對於存在,身體,和生命本身的內心沉思。正是在這種沉思中我找到了真正的靈感。” — 張爽 張爽1965年出生於中國北京,其父親為中央美術學院教授暨著名國畫家張憑。張爽自小跟從父親學習繪畫,並入讀中央美術學院附屬中學。1989年,她於中央美術學院取得藝術學士(中國國畫)學位後,前往日本多摩美術大學及東京藝術大學深造,並於1996年取得藝術碩士(日本畫)學位。 圖片來源:Maison Margiela Fragrances Learn more -- Maison Margiela Fragrances | San... 閱讀更多 -
張逸斌
Of Dreams and Contemplation: I am All but a Story – Selections from the Collection of Richard Koh 2025年1月9日 張逸斌的作品獲選參與新加坡The Private Museum舉辦的《Of Dreams and Contemplation: I am All but a Story – Selections from the Collection of Richard Koh》(中譯:夢與沉思:我不過是一個故事——Richard... 閱讀更多 -
Kelvin Yang
ARTouch Interview 2024年12月28日 典藏采訪楊永金談爍樂臺北空間與畫廊的藝術社群視野。 約莫從兩年前開始,香港gdm爍樂畫廊打算在臺灣設立分點的風聲,早就在畫廊圈內不脛而走。有人期待國際畫廊增添本地藝術場景的活力,有人擔心,多了一個國際級的同業在臺競爭,可能讓本地畫廊相形見絀。 擔心的背後,也意味著對經營者的佩服。爍樂畫廊在國際上代理吳季璁、林東鵬、香港中元畫會、五月畫會等幾位華人現當代藝術家的好成績有目共睹。除此之外,爍樂畫廊也是香港本地藝術市場中的常青樹,歷經了市場的成形、泡沫化、國際化、區域化、多樣化的轉變至今,仍屹立不搖,甚至更在五十週年之際,選擇在臺北成立新空間。 gdm爍樂畫廊的臺北空間(簡稱「gdm 爍樂台北」),是畫廊首次向海外拓展實體展示據點,在畫廊開幕前夕,畫廊主楊永金(Kelvin)馬不停蹄地在接待完藏家後,隨即接受典藏團隊採訪,同時也在與畫廊團隊成員Lisa、Joyce與Asia等三位深具藝術產業經驗的夥伴,商討開幕事宜。 「決定開空間的原因,是受到臺北的藝術創作能量吸引。希望藉著爍樂臺北這個新空間,參與臺北的藝術社群。」 Learn more -- gdm爍樂在臺北:畫廊主Kelvin Yang談臺北空間,與畫廊的藝術社群視野 | 典藏ARTouch.com 閱讀更多
-
Ho Sin Tung
RETRO HONG KONG Literature X New Media Art Experimental Exhibition 2024年12月23日 何倩彤的《就這麼多》在2024香港文學季 《復刻香港.在地實驗》:新媒體藝術與文學的跨界實驗展覽中展出。 文學季除了第一部份的 '復刻香港',由文學館今年再版了四部香港文學經典外,另一部份 '在地實驗',邀請了四位藝術家,黃慧心、謝振聲、何倩彤、區凱琳,每人以一部'復刻 '作品為靈感,利用新媒體藝術形式,進行創作。 《復刻香港.在地實驗》:新媒體藝術與文學的跨界實驗展覽 策展人:張海活 展覽日期:2024年12月21日至2025年1月17日(聖誕及元旦假期休息) 開放時間:12:00-18:00 展覽地點:POINTSMAN(西營盤第二街119號) 【新媒體藝術與文學的跨界實驗展覽】藝術家分享會 講者:黃慧心、謝振聲、何倩彤、區凱琳 主持:張海活 日期:2025 年 1 月 5 日... 閱讀更多 -
Wu Chi-Tsung
"Shadow and Void: Buddha¹⁰" at esea contemporary 2024年12月18日 吳季璁參加由esea contemporary與MAO (Museum of Asian Art, 都靈)共同舉辦的群展Shadow and Void: Buddha¹⁰。 日期: 2025年1月18日至4月20日 地點:esea contemporary, 13 Thomas Street, Manchester, M4 1EU... 閱讀更多 -
gdm Taipei Grand Opening
#gdm50 2024年12月17日 gdm 爍樂畫廊 (曾用名:世界畫廊)欣然於台北空間呈現吳季璁個展《氰山映月》 ,為藝術家在畫廊的第四次個展,也是爍樂台北的開幕展。此次展出場域特定互動裝置、《氰山集》、以及藝術家的新實驗系列《皴法習作:消逝的原件》。吳季璁個 展《氰山映月》 日期:2024年12月19日至2025年3月29日 媒體預覽:2024 年12月19日(星期四)14:00–15:00 開幕酒會:2024 年12月19日(星期四)19:30–24:00 地址:台北市內湖區瑞光路390號一樓 爍樂台北 歡迎您前來與我們一起慶祝爍樂畫廊 50 周年以及爍樂台北的盛大開幕! Learn more -- Wu Chi-Tsung... 閱讀更多 -
Tang Kwong San
"How to be Happy Together?" at Para Site 2024年12月13日 鄧廣燊與袁雅芝的作品將在 Para/Site 藝術空間的「 快 樂 的 方 式 不 只 一 種 」中呈現。 時間:2024年12月13日至2025年4月6日 開幕酒會:12月12日,星期四下午6時至晚上8時 地點:Para Site藝術空間,香港鰂魚涌英皇道677號 榮華工業大廈22樓 聯 展 「... 閱讀更多
-
鄧廣燊
ArtAsiaPacific 展評 2024年12月10日 ArtAsiaPacific 期刊評論人 Antonia Ebner 針對鄧廣燊個展《砧木》發表專文評述。 Antonia Ebner 指出:「《砧木》體現了鄧廣燊對流散身份的持續探索──那種身份既深植於香港共同歷史,卻又保持微妙的分歧。藝術家在展覽論述中寫道:『《砧木》 承載了一段嫁接的歷史』,暗示個人身份既能支離破碎,又能重新結合。」 Learn more -- ArtAsiaPacific: Tang Kwong San’s “Rootstock” 閱讀更多 -
張逸斌
Say it with Flowers, White Conduit Project 2024年12月9日 張逸斌的作品《Speculative Perspective》(2024)參與由Paul Carey-Kent與Yuki Miyake共同策劃的「Say it with Flowers」(中譯:《以花傳情》)展覽。 展期: 2024年12月4日至2025年1月26日 地點: 英國倫敦伊斯靈頓White Conduit Street 1號(N1 9EL) 花卉常被聯想為美與浪漫的象徵,特別是繪畫中的花朵,更令人聯想到死亡:自17世紀荷蘭黃金時期以來,「Vanitas」(中譯:虛空畫派)傳統便以花朵的短暫特性來隱喻生命無常。本展邀請十二位藝術家透過花卉探討更多主題:謙遜、性別、經濟、更年期、文化差異、生育、消費主義、神祕、衰老、黑暗、文化、羞怯、人與花關係、認識論,以及個人命運等多元議題。此外,展覽更融合東西文化,連結日本花道的藝術精神。 參展藝術家: John Peter Askew、Ingrid... 閱讀更多 -
Liu Kuo-Sung
"All-Round Artist Liu Kuo-Sung" ARTCO December 2024 Issue Cover Story 2024年12月1日 《十全藝術家劉國松》是 《典藏今藝術&投資》 2024 年 12 月刊的封面故事。 簡秀枝回顧了劉國松的生平和藝術生涯,介紹了藝術家的主要成就和藝術創作過程。 摘錄: 歷史上,清朝乾隆皇帝被尊稱為「十全老人」因為他創下包括在位時間最長、壽命最長,還有寫詩最多的記錄。華人藝術界劉國松 (1932-),也擅長創紀錄,在現代水墨創作上建樹頗多,堪稱台灣的「十全裝街家」。 Learn more -- 《典藏今藝術&投資》 2024 年 12 月刊 閱讀更多 -
Cheung Yee
"Cheung Yee and his 1960s Hong Kong Contemporaries" at the Ashmolean Museum 2024年11月30日 《張義及其 1960 年代的香港同代人》(Cheung Yee and his 1960s Hong Kong contemporaries)將於 2024 年 11 月 30 日至 2025 年 11 月... 閱讀更多
-
Guanyu Xu
MassArt Photography Lecture Series 2024年11月28日 徐冠宇參加麻省藝術與設計學院 研究生課程2024年秋季攝影講座系列。 日期:2024年12月3日下午2-3:30 地點:621 Huntington Avenue Boston, MA 02115 徐冠宇(1993年生於北京)現工作及生活於芝加哥和北京。徐冠宇成長於中國保守家庭,他的藝術實踐同時受到美國視覺文化中生產的意識形態所影響。透過運用不同媒介,如攝影、新媒體及裝置藝術,徐冠宇的作品題材廣泛,從審視攝影中的權力生產延伸至個人自由,以及其與政治政權的關係。作為一位華人男同性戀者,他的藝術實踐凸顯其充滿矛盾的流散身份,訴說在個人身份認同以及國家之間游走的處境。 Learn more -- Fall 2024 Photo Lecture Series | Guanyu... 閱讀更多 -
Liu Sheng
ArtReview 2024 Future Greats 2024年11月28日 劉聲的《返歸種番薯》視覺日記在藝術世界 ArtReview 《未來之星》 刊登。 ”我一直在關注劉聲這幾年的繪畫實踐。如果說最開始對番禺西三村村民的觀察和描述是他找到的一個敘事入口,那麼返鄉種地后,面對沒有過往經驗作參照的、複雜的農村生活,劉聲的實踐又拓展向了新的疆域。他不僅回應着時代,還創造性地搭建起自己獨特的美學世界。他像一個辛勤的農民,在言說的大地上進行一場繁複而艱苦的耕耘,發明自己的語法和修辭,尋找最貼切的果實去表達。他的探索也給我帶來啟發:繪畫中的“敘事性”如何在矛盾和複雜性中開展、被激活和再創造——這是一個不斷打開的實驗場域。劉聲再次證明了傳統媒介所具有的彈性和潛力,在當下凸顯其意義。”——段建宇 閱讀更多 -
Gordon Cheung
“Impression” Collection Exhibition at Nottingham Castle Museum & Art Gallery 2024年11月25日 張逸斌 的作品 Flower Piece (after Jean-Baptise Monnoyer) 在諾丁漢城堡博物館與美術館的Impressions: Nottingham’s collection meets four masterpieces from the Clark Art Institute, USA 展覽展出,是諾丁漢城堡永久收藏品的一部分。... 閱讀更多 -
Cathy Lu
"A Garden of Promise and Dissent" at The Aldrich Contemporary Art Museum 2024年11月22日 Cathy Lu 的作品《 女媧 (金)》 (2023) 正在 Aldrich Contemporary Art Museum 的群展 A Garden of Promise and Dissent 中展出 。... 閱讀更多
-
Law Yuk Mui
"Assemble: Hong Kong in Helsinki" at the HIAP Gallery Augusta 2024年11月18日 羅玉梅錄像作品《On Junk Bay, The Plant》於HIAP Gallery Augusta《Assemble: Hong Kong in Helsinki》展出 日期: 2024年11月16日,2pm - 5pm 地點: HIAP Gallery Augusta,芬蘭城堡,赫爾辛基 《Assemble:... 閱讀更多 -
Roland Biermann
"Greetings To The Universe" Trailer Shortlisted for Contact Attempt Award 2024年11月18日 羅蘭德•畢爾曼( Roland Biermann)《向宇宙致意》(Greetings To The Universe ) 的預告片入圍 Arts Meets Science 與Herbert W. Franke 基金會頒發的 “接觸嘗試 - 阿雷西博訊息 50 週年紀念”... 閱讀更多 -
Roland Biermann
snow+concrete XIV Included in the Annual ING Discerning Eye Exhibition at Mall Galleries, London 2024年11月15日 羅蘭德•畢爾曼( Roland Biermann)的 《snow+concrete XIV》 將於倫敦 Mall Galleries 的 ING Discerning Eye 年度展覽中展出。 日期: 2024 年 11 月 15 -... 閱讀更多 -
Wang Gongyi
Qiu Jin Woodcuts in the Ashmolean Museum Collection 2024年11月15日 王公懿德《秋瑾組畫》被阿什莫林博物館 ( Ashmolean Museum) 收藏。 “在描繪秋瑾時,我有想說的話。她的悲劇打動了我很久: 我至今還記得刻畫《秋瑾組畫》時的情景, 在小小的儲藏室裏, 汗水和淚水滴落,心中充滿了悲憤。”—— 王公義 秋瑾組畫(之一)求索 Pursuit 秋瑾組畫(之二)熱血 Passion 秋瑾組畫(之三)結黨 Establishing a Revolutionary Party 秋瑾組畫(之四)起義... 閱讀更多
頁
1
於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