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ng Kwong San

Interviewed by Panda Chow

最開始走進展覽時,木材、植物、雕像、飛蛾、斧頭、樹脂、銅鏡,一系列各式各樣的物料和圖像毫無防範地闖入眼前,耳邊傳來又是無間斷、彷彿拍子機的聲音,充滿不和諧。這讓人無法不思考何謂「砧木」,上網一查,「砧木」意思是關於植物繁殖時的第一種過程,有交接和黏合之意。所以把這件事放到整個展覽上,其象徵意義又是否只是在鄧廣燊一如以往所探討的歷史文化和個人身份上?

 

「砧木」的名字由來是關於園藝繁殖技術「嫁接」,「嫁接」上半部份叫做「接穗 」,下半部份就叫做「砧木」,而展覽中有兩個特別重要的元素,成為作品之間彼此連繫的一道橋樑,第一個就是洋紫荊,洋紫荊是不育的植物,因此必須透過人工方式繁殖,簡單來說「嫁接」就是其中一種方法。

 

洋紫荊的寓言故事

現在的洋紫荊樹遍布整個城市,但作為港花的洋紫荊意外地不能自我繁殖,被稱之為不育植物。追溯歷史,原來是透過一位神父在野外發現它,並將其嫁接繼而繁衍,「我覺得這個狀態和這次放在展覽裏的一些寓言故事非常吻合,因為洋紫荊本身的故事元素已經非常接近寓言。」很多香港本地藝術家都會接觸洋紫荊這個題材,以敘述和延伸更多有關於身份認同和在地性的議題,但較多時候講述的重點都是有關於它的花和果之間的關係。

 

「這次展覽為何叫「砧木」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把重點聚焦於它的「嫁接」部份,我認為這個部份和它原本的歷史關係會再強一點,尤其是洋紫荊就是因為不育而需要「嫁接」來繁衍。」洋紫荊作為雜交品種,它反映着香港復合性的身份和某程度上其社會的脆弱性。香港本身就是一個關於移民、華洋共處的城市,由多元文化、複雜歷史和移民背景結合而成,香港人最常探討的就是異地、異國、異文化之間的身份尋索。

 

閱讀完整專訪--

專訪鄧廣燊 • 個展《砧木》 — PANDA CHOW STUDIO 

2024年10月25日
25 
於 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