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群展: 李皓、劉慶倫、戚彧、鍾躍英

世界畫廊於二零一四年策劃了多個激動人心的大型個展及群展,比如:《回眸.從六十年代至現在》劉國松回顧展、《說來你都不信》史金淞個人展覽、秦風-個人展覽和《我不相信白雲》朱毅勇個人展覽等。踏入二零一五年,世界畫廊將展出更多著名當代傑出中國藝術家的作品,同時一如繼往地致力培養及推廣新一代才華橫溢的年輕藝術家。

 

二零一五年一月,世界畫廊將呈獻中國當代藝術家李皓、劉慶倫、戚彧和鍾躍英之聯展—《同步》。展覽將展出由四位亞洲新晉當代藝術家所創作的水墨作品,水墨是貫穿整個展覽的重要原素,藝術家透過各自的語言呈現水墨藝術各種的可能性,他們四人雖然擁有完全不同的創作技巧,但卻以水墨當代化的觀念在某程度上進行了「同步」。

 

李皓

李皓出生於中國北戴河,2005年畢業於中國天津美院國畫專業。在過去幾年間,李皓的作品廣泛地在中國展出。於2012年,其作品《關於七一八聯合廠的蛻變》入選於中國美術館舉辦的「第二屆造型藝術新人展」,同年,李皓的另一作品《迷途》更入選了「第五屆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李皓近年的創作有很大的轉變,不再局限於具象的畫面,他在做諸如「卦像」、「墨象」等系列抽象創作。這些作品脫離了傳統水墨的條條框框,昇華至對精神的訴求。李皓抽象的語言,自由從容,挑戰水墨偶然性之精髓; 畫面看來有無意中的偶得感,實則是經過藝術家精心設計和製作。作品不僅充滿着微妙的視覺變化而又突顯在理性限定下產生的嚴密邏輯。

 

劉慶倫

劉慶倫生於吉隆玻,為當代華人藝術家。他先後獲邀在國際權威與著名的藝術博覽會上登場,包括香港巴塞尓藝術展,典亞藝博, 邁亞密藝術博覽會。他以創作「超現實書法」和「筆勢的墨象」而著稱。“超現實書法”是西方超現實主義和中國書法的交融,而「筆勢」則是抽象藝術和當代草書的共生。劉慶倫學養深厚,他師從當代詩書畫禪高僧伯圓長老;授業於法蘭西研究院藝術院院士陳瑞獻先生。自五年前始,他閉關埋首將多年的筆墨心得梳理出獨創的「筆勢春秋」狂草書體式抽象繪畫脈絡——即以當代草書創作與抽象繪畫表現的形式賦予筆墨回歸「書畫同源」的共生理念,同時在創作中更引入了西方印象派的光學,以及三維立體的畫面效果。劉慶倫的作品包涵了中國傳統藝術的三絕——詩、書、畫。作品中融匯傳統與當代,貫通東方和西方,啟發筆墨的新航程。

 

鐘躍英

鐘躍英,1960年生於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1984年畢業於魯迅美術學院並留校任教. 1985年文化部文 化管理幹部學院學習。1986年北京大學進修。1991年吳作人國際美術交流基金會獎, 1993年日本東京第十二回亞洲國際水墨大展海外特別獎。1995年魯迅美術學院破格晉升副教授,同年赴美國.先後應邀在美國芳邦大學,多明尼克大學,斯蒂芬學院,威廉伍德大學,密蘇裡大學,聖路易斯大學美術館, 密蘇里州博物館畫廊,中國清華大學美術學 院美術館, 魯迅美術學院美術館,瀋陽大學美術館,山東中百美術館舉辦個展, 參加臺北國際水墨雙年展。現為魯迅美術學院客座教授,居住在美國加州三藩市灣區, 從事藝術創作和理論寫作。

 

從近幾年的水墨創作中,我們可以體悟到鐘躍英藝術談探索的著力點,以及他進行藝術實踐的規模和成就。他的作品著重于水和墨的表達力度,使用了大量的水分來稀釋墨色, 構成不同的層次。從宣紙對水和墨承受的極限中,創造出一種全新的當代水墨藝術形態和語言。他的作品充分調動了水墨的特性,並從中挖掘出新的繪畫元素,在崇尚“自然天然”的表達理念中, 以簡練概括性的手法, 突出水墨語言表達的純粹性和魅力。他的山水,已不是眼見的自然, 是自然和內在想像力結合的產物, 一種更趨於抽象化的由水墨語言造就出來的意象。

 

戚彧

戚彧,1969年出生於中國廈門,祖籍江西,開創陶瓷鬥水藝術。 1991年畢業於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其父親戚培才是中國著名的陶瓷藝術大師。戚彧現為集美大學美術學院視覺設計系主任,北京香山美術館、景德鎮無名園陶瓷藝術館館長,廈門美術家協會陶藝藝委會副主任。他創作、生活於北京、廈門兩地。其作品曾於中國,法國等地展出,2013於年法國斯特拉斯堡中歐文化中心展出其個人展覽「皈元」戚彧作品展更是獲得高度關注。 

 

戚彧近年以陶瓷、石粉、油彩等複合媒材進行成果,其作品的典型性,就是將中國傳統的陶瓷材料語言從其母體語系中解構後,再以架上繪畫的形式語彙重新構境,使得作品的工藝性文本特徵被其繪畫性所置換,這種複歸於物性介質本體的非傳統繪畫材料的創作,既拓展了傳統繪畫技法的表現力,又聯通了中國當代藝術尋根的歷史文脈,這種創新的手法啟示了傳統技法、現代裝置理念與當代綜合材料構型的多維視覺聯通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