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鍾睿回顧展

世界畫廊隆重呈獻留美台灣畫家「馮鍾睿回顧展」,展出藝術家由 1965 年到現在創作的33幅作品。作為內戰後重要藝術組織「五月畫會」成員,馮鍾睿是台灣近代藝術發展的先鋒分子,開抽象創作先河,作畫六十餘年仍銳意創新、孜孜不倦。其畫風隨年月幾度迴異,從早期的水墨創作演變至今天帶東方色彩的壓克力抽象作品。是次世界畫廊回顧展帶觀眾重溫大師數十年來斑斕多變的創作歷程,同時一窺當代華人藝術史上重要一頁。展覽由 2015 年 5月7日到6月10日舉行。

 

縱向繼承,橫向移植

馮鍾睿1934年生於中國河南省唐河縣,1949年隨軍隊移住台灣,之後在政工幹校藝術系學習並於1954年獲頒藝術學士。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馮鍾睿捨棄秉承傳統的水墨畫風格,和一眾藝術家另闢蹊徑創立「四海畫會」及並在後來加入「五月畫會」。馮鍾睿提出「縱向繼承,橫向移植」的藝術主張,意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尋求當代的抽象變奏;從六四到七五年前後把抽象畫風融入水墨創作,把繪畫重心由臨摹外物改為呈現內心對宇宙、生命的探索,開當代藝術發展先河。

 

創新年代

馮鍾睿不斷追求創新,大概在1966 年就已經掌握了一系列新媒體創作之技巧,在材料上融合了東方的水墨和西方的壓克力。由馮鍾睿早期油畫作品看來,他的風格是典型的六○年代現代畫派,畫中構圖簡約卻生動有力。每一筆觸都富有質感,表達力強並動感十足;畫中不具實體形象的線條、形狀與構圖,喚起了觀者内心共同的情感。1975年藝術家移居到美國,有感水墨「粗澀厚重感」不足; 創作改用水溶性壓克力顏料以增加油畫畫面感同時稀釋之壓克力又不失水墨之細膩質感﹐之後藝術家更在這基礎上加入拼貼等其他綜合材料。1990年以後藝術家把壓克力塗於膠片上,再在畫布上印出不規則幾何圖案及裂紋,這一發現加上之前對各種材料的研究為藝術家的創作提供更廣闊的空間;實驗色彩、塗層、形態的多樣性等促使藝術家持續在形式和內容上不斷做出突破。

 

藝術作為一種蟬修

馮鍾睿近年修佛,深感客觀世界「刹那無常,終屬虛幻」,潛心以藝術為一種修行,呈現他探索實相的過程與心得。此時他的筆觸變得更隨意,構圖顯得更大膽,内容也更豐富。舊金山州立大學藝術教授Mark Dean Johnson形容這些近年作品為馮鍾睿巔峰之作……「把他的繪畫哲學發揮到極致…是中國抽象畫發展上不可多得之作。」, Mark Dean Johnson如此評價正在香港世界畫廊「馮鍾睿回顧展」中展出的作品14-37。

 

世界畫廊舉辦之「馮鍾睿回顧展」展出馮鍾睿大師由 1965 年到現在創作的33幅作品。展覽展示了大師各個時期的精品佳作,讓觀眾近距離體驗大師在藝術創作上一個個高峰後歸於平淡的追求,同時在大時代的夾縫中窺見中國當代抽象畫的發展圖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