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畫廊榮幸將於9月28日至10月2日參與全球首個以水墨藝術為主題的博覽會「水墨藝博」。今年的「水墨藝博」將與「典亞藝博」-- 亞洲最重要的藝術和古董博覽會及各大重要的藝術拍賣會於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同期舉行。世界畫廊將展出五位藝術家的作品,包括劉國松、馮鍾睿、王公懿、郭漢深和馮明秋。
劉國松於1932年生於安徽,1949年移居台灣,畢業於國立台灣師范大學。1956年,他創辦了先鋒的五月畫會,提倡糅合東西方畫風以創立嶄新的藝術門派。被譽為「現代水墨之父」,其藝術主張對中國水墨藝術影響深遠。受中國傳統繪畫及抽象表現主義啟發,劉國松在1960年代中期就已發展出極具個人語言風格的藝術形式,是中國當代水墨創作最重要的藝術家及教育家。
馮鍾睿,同為五月畫會成員,1934年出生於河南的一個書香世家,自小就受到美術熏陶。面臨中國內部戰亂和外國侵略,他投筆從戎,並於少年時期隨軍遷至台灣。此後,他開始受到抽象表現主義影響。馮鍾睿堅信這種表現風格與傳統中國畫的精神核心最為相近,並在他藝術生涯中始終如一的貫徹這一觀點,在創作中融匯貫通了多種多樣的風格與媒材。
王公懿於1946年生於天津,以自然元素作為她藝術實踐的核心,其作品既反映著傳統中國山水畫的元素,展示逾三十年來在現代藝術體系中持續發展的抽象繪畫語言。王氏作品的獨特風格在於構圖的巧妙平衡感及對色調與顏色微妙差别的敏感感知,這來自於她多年在中國以及海外學術界中的發展與成就。王公懿的視覺語言同時也借鑑自佛學,蘊藏著深度的平衡質樸。
郭漢深 於1947年生於廣東,2003年因病逝世。1968年入讀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1978年修畢香港中文大學「現代水墨畫」文憑課程。80年代初,受到西藏寺院文物的極大的啟發,他的畫作佈滿了佛像,經文,蓮花等抽象的宗教符號,蘊含著根深蒂固的明心見性、輪迴轉世的佛家思想,這正跟其追求隱居和空靈出世的理念吻合。郭漢深以方形金箔象徵著中國「天圓地方」的宇宙理念及陰陽相生勢力的意象,將佛教和西藏密宗藝術結合到現代水墨畫中,創作出個性鮮明,別樹一幟的藝術風格。
馮明秋於1951年生於廣東,專注於探索中國文字,包括表意符號與象形文字等藝術形式,並研究書寫文字在表現形式及聲音的結合過程中發生的意義轉換。自幼受到藝術的浸染,在曼哈頓邂逅視覺藝術則重新啟迪了他的精神世界,以印章與中國書法來回應他鑽研書寫文字的獨特之道。馮明秋憑藉著對文字線條、筆觸、結構與材料的大膽實驗,深入探究中國文字於視覺上與概念性上的可能性,在尊重傳統基礎上進一步挑戰水墨這一傳統媒介之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