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g Chung-Ray

東方畫會與台臺灣戰候美術的現代化

象外經心:馮鍾睿60年繪畫

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公共節目

 

東方畫會與臺灣戰後美術的現代化

日期:2024年7月19日,下午1時 

講者:⽩適銘教授 | 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教授

評議人:吳秀華博士 | 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館長

 

隨著國民黨政府戰敗撤退臺灣,二十世紀前半葉未克完成的美術改革,順勢被移轉至此,自1950年代之初起即持續展開。此種改革不僅對臺灣現代美術發展帶來空前影響與巨大衝擊,更造就中國藝術史上最具激進奮發的劃時代意義。延續戰前決瀾社以及抗戰時期剛萌芽的現代化風向,1951年,李仲生、朱德群、林聖揚、趙春翔及劉獅等人在臺北舉辦「現代畫聯展」,正式以「現代畫」稱謂標舉自由創作意識,再次揭起革命火種。數年之間,東方畫會、五月畫會及現代版畫會等相繼成立;1960年代之後,以美國為主的西方抽象表現主義風靡臺灣,此種藝術形式旋即成為臺灣藝術界積極探討的對象,為當時極端苦悶、亟待改革以及尋找出口的需求,適時提供了憑藉。

 

成立於1957年的東方及五月畫會,強調以非具象及反映東方精神為主體的藝術思維,以分頭並進的方式接續上述「現代畫聯展」曇花一現的革命浪潮。這些畫會雖同時標舉現代、前衛、抽象、幾何等觀念,然其成員的風格、媒材及語彙卻不盡相同,卻共同在現代造型、媒材上尋找東西融通的可能性,並藉由對民族、土地、歷史及個人的連結,跨越有形的文化障礙,進而形塑出一種超越時空又充滿浪漫想像的現代藝術氣質。融匯西方藝術的前衛性及東方文化的民族性,可謂中國畫尋求現代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多元演繹成果,更是在戰後臺灣特殊的時代背景中所蘊育成形的,可以視為民初五四運動創建新文化在戰後的延續,其影響力無遠弗屆,遍及臺、港、中及海外華人世界,即便至今仍持續醞釀發酵中。

 

白適銘教授畢業於日本京都大學,獲藝術史博士,現任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教授、臺灣師範大學美術館籌備處主任、臺灣師範大學臺灣藝術史研究中心主任。他專研臺灣美術史、中國美術史、東亞文化交流及當代策展與評論。

  

吳秀華博士畢業於英國牛津大學,獲藝術史哲學博士,研究中國書畫及現當代藝術,多年來一直教學和策劃藝術展覽,尤重視推廣對傳統藝術的當代演繹。

 

 

了解更多:

https://umag.hku.hk/tc/exhibition/abstract-evolutions/

 https://umag.hku.hk/tc/event/ton-fan-group-and-the-modernisation-of-post-war-art-in-taiwan/

2024年7月17日
56 
於 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