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畫廊隆重呈獻重量級德國藝術家邁克爾•穆勒在香港以至東亞地區的首次個展,展期為2018年3月8日至4月21日。「作為拷貝的展覽」將展出逾二十件概念性多媒體作品,全面呈獻穆勒獨特的藝術語言,探索原版及拷貝之間千絲萬縷的關係。專為此展覽全新創作的展品形式各異,創作涵蓋素描、繪畫、雕塑及3D 打印。藝術家大膽運用了許多不同尋常的媒材,包括血液、尿液、頭髮、蛋黃、脂肪、骨頭以至於精液等。
「作為拷貝的展覽」涵蓋了四對或四組相類似的作品,藉此探索原版與拷貝之間的二元關係。藝術家將成對或成組的藝術品並列展出,其表像的特別之處凸顯了形式上的特色,亦激發相類似的物件之間的彼此對話,從而顯示出各自的差異。原型與複製品、原版與拷貝之間的關係亦越見模糊。
藝術家將不同作品謹慎地進行精妙配搭,集中探討原版與拷貝之間的關係。作品極具代表性,包括:兩幅幾乎一模一樣的手繪;兩件巨大但精細的描繪穆勒工作室地板上污漬的繪畫(《Differenz, Atlas》與《Differenz, Antiatlas》),細節精密到幾乎無法複製;一件厚塗油彩浮雕及其對應的3D列印複製品(《Das Bild als Objekt》);一個狼形怪物小雕像與它的3D列印複製品(《Keramisches Frühwerk (Monster)》及《Rekonstruktion (Keramisches Frühwerk)》。畫廊更特別為了是次展覽而改造內部空間,重塑了穆勒慣常使用的表面與地面元素。如《Do it! (Setting Up History)》的「#7」與「#8」兩件作品採用單色的厚塗油彩,創作於展示作品的牆面陰影(灰色)中,因此畫廊特地將整個空間內部改造為灰色牆面。
《Himmelheber》(希臘神話中「天空支撐者」的泰坦神阿特拉斯)是穆勒從2017年開始創作之新作品,並將在未來數年呈現更詳盡的細節。穆勒指出,Himmelheber曾經滅絕,但是無數次重生。如此一來,他們的遺存就有了多種不同版本的複製及演變。藝術家所提供的Himmelheber 資訊十分有限,這迫使觀眾要「自由」的進行理解。
展覽中的五組Himmelheber上都覆蓋了一層粗糙的深色塗層,作品包括:《Hoover Generation Future Smart Pure White & Luxor Black / Smokey Grey Transparent》、《Stripping the Force (Chapter 1. Mourn)》、《Stripping the Force (Chapter 2. Lonely Rest)》、《Feldforschung (New African Kono)》及《Kopfgeburt》。其塗料的成分來自於脆弱、「開放」的身體,是用鮮血、尿液、骨粉、毛髮、以及精液等材料製成的。展覽中一個在螢光燈照射下,由兩部分組成的壓克力玻璃展櫃,呈現出類似物種學展覽的景象,讓人聯想到交疊在一起的吸塵器。這些物件被完全覆蓋,形狀和曲線都被弱化,最終形成統一的外觀。塗層標誌著他們是被「選擇」的聖物。
除了由兩部分組合而成的螢光燈壓克力玻璃陳列櫃內的吸塵機式作品外,展覽亦包括一系列仿小型動物形狀的雕塑:《Feldforschung (New African Kono)》,以及兩個頭盔般的雕像《Stripping the Force (Chapter 1. Mourn)》。頭盔狀的雕像被放置在相片壁紙前,使作品彼此重疊,融合在複雜的視覺語境之中。上述作品強化了Himmelheber的圖像語言,並使得展出的其他作品也產生了物種學的效果。
2018年3月7日下午5時30分至6時30分,世界畫廊將舉行邁克爾•穆勒的藝術家講座。穆勒將對話香港藝術及文化記者、藝評人及文化新聞學研習營創辦人Vivienne Chow。二人將探索展覽的獨特元素、邁克爾•穆勒的藝術發展與創作理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