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畫廊欣然呈獻多媒體藝術家姚海(1980年出生於中國甘肅)個展,展期為2018年11月30日至2019年1月7日。展覽以藝術家對「解構」的概念為出發點,延伸至《被打開之後的狀態》、《縫合》和《花粉》系列,展出共21件作品,探索姚海對自身、社會、時間及現實的懷疑至消解懷疑的過程,直到「重構」。
姚海從小就臨習書法和繪畫,他早期的實驗性水墨作品到現今的行為表演、裝置藝術和數碼繪畫在視覺上差異甚大,可作品之間的變化線索體現了姚海從創作及認知方面由一到零再從零到一的過程。 2009年,姚海開始環遊世界進行旅居生活,在深入了解外界的同時,對過去構建的自我認知產生懷疑。 2014年至2016年間,姚海定居於紐約,藝術家把過去十年從「一到零」的迷惑慢慢解開,重整思緒,這階段對其後續的創作極為重要。 「解構」的創作概念於2017年萌生,藝術家以分化、破解的方式去面對過去,用輕鬆的態度將曾經穩固的結構及其意義加以消解和清理。在每次的分化、破解後,新的結構和意義將產生,從「零又變回一」。姚海的創作在解構的同時亦在重構。
是次個展的裝置作品靈感來自繪畫,而數碼繪畫的作品又是以藝術家過往的行為表演所得的拍攝圖像作為基礎藍本而創作的。在思考的線索背後,有與空間和材料的關聯性在其中。對應其繪畫作品,可以看到這些裝置作品中的一些符號、語言體現出現實生活的某個局部,它是一個議題,也是一種空間關係,事實上就是存在於現實生活中的某件事、某件對象。姚海又通過作品、將其以一種符號化的形式回到現實中,形成一種空間跟時間的反復交融。
《花粉》系列數碼繪畫的創作實踐源自藝術家對繪畫邊界的質疑和思考。姚海借助數碼軟件的多種命令對行為表演所得的寫實圖像進行干預,使它們漸漸地向著一種抽象性和繪畫性靠近。這種連接前後的實踐方式,證明構成繪畫的結果和過程是可以被分離肢解的,而階段性的生產都是伴隨在一種自然生長的過程之中。繪畫的意義已經被生長的過程所消解,最終被定義的繪畫只是一件可視的圖像。
《被打開之後的狀態》裝置系列作品在是次展覽中被重新命名,因為姚海覺得新的命名方式更接近作品誕生的文脈,並更符合藝術家與材料交流的多種不確定性。姚海覺得這種不確定性更符合一種代號,就如同我們每個人的名字,最初的意指是否與此刻一致,其實無法確定,所以姚海獵取了某一刻、某一個與其作品同步在場的代號進行了命名,如《H115CM》、《甘2057》、《4008201665》。
藝術家的創作受到紙本材料本身所展現出的形態魅力的指引。材料在天氣環境變化的影響下,形體發生了有趣的變異響應,帶出啟示,藝術家便沿著這樣的線索一邊繼續創造可以被打開材料的語言,一邊實踐和尋求新的打開方式。作品中使用到的水性顏色干預方式、縫紉和裁切等工作行為都是姚海所採納的有效打開途徑,而《縫合》裝置系列作品的創作入口更包含因果遇合、歷史和文化圖像語言的演化調和。